震后川西北灾区旅游景观的保护与重建研究 田勇,赵建国,范颖,苟建汶 等编 工业设计 田勇 书店 工业设计书籍 畅销书.
- 产品名称:震后川西北灾区旅游景观的...
- 书名:震后川西北灾区旅游景观的保护与重建研究
- 定价:48.00元
- 出版社名称:湖南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1年09月
- 作者:田勇
- 开本:16
- 书名:震后川西北灾区旅游景观的保护与重建研究
基本信息
书名: | 震后川西北灾区旅游景观的保护与重建研究 田勇,赵建国,范颖,苟建汶 等编 工业设计 |
作者: | 田勇,赵建国,范颖,苟建汶 等编 |
出版社: | 湖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 2011-(咨询特价) |
版次: | 1 |
ISBN: | (咨询特价) |
市场价: | 48.0 |
媒体评论
目录
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灾区旅游业的意义
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四、研究内容与研究重点、难点
五、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六、本书结构体系
二章 震后川西北灾区旅游景观的类别与受损情况分析
一、相关概念界定
二、震后川西北灾区旅游景观的调查与分类研究
三章 震后川西北灾区受损旅游景观的保护与重建研究
一、震后川西北灾区旅游景观的保护与重建研究策略
二、可持续的灾后旅游景观保护与重建
四章 震后川西北重建宏伟旅游景观蓝图
一、两圈层三走廊,再造四川旅游景观奇迹
二、凤凰涅槃,重塑成德绵科技旅游景观
三、千里藏羌文化走廊,变黑色走廊为金色走廊
四、奇山秀水,串珠绿色人文长廊
五章 结语
一、新的研究角度
二、新研究方法的适用性
在线试读
3.乡土聚落与乡土建筑景观保护措施
(1)“原址保护”的实体保护策略。
藏羌传统村寨要维护原村寨整体格局,保持传统的选址特征和环境特征。那些列为重点保护的藏羌民居建筑,应充分保护文化遗产的历史信息,在原来的位置,运用原来的材料,原来的工艺,保留原来的形式和功能。要充分尊重和发挥地方工匠的经验与技能,要把他们的手艺作为无形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对价值特别突出但损毁严重、无法修复的藏羌传统民居残存,应立即采取维护措施,保持残损原状。而对具备修复或原址重建条件的一般传统民居,则应按照文物保护的原则实施原址修复或重建。那些因明显地质灾害或自然灾害造成严重损毁的藏羌民居不宜进行原址保护,可按照文物保护要求实施迁址保护。
地震给藏羌传统民居带来了无可估量的损害,但只要这些村寨按照传统的材料、工艺修复重建,其传承意义就还在。因为这些建筑主要承担的是藏羌民族祖先的精神和生活方式的传承;只要藏羌同胞们还住在这里,他们就不会也不愿意失去这种传承。
从今天都市人对生活的评价标准出发,显然传统藏羌村寨已不能适应所谓现代生活的要求。然而这些传统建筑古拙雄浑的外表之下却包含了适应环境的种种奇思巧构。藏羌村寨聚落与环境嵌和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在今天的建筑实践中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充分利用藏羌族古村落布局特点,合理分布绿地和景观。藏羌族村寨的特点主要决定于建筑的外观和布局,天然石材的外观、顺等高线和逆等高线的两种摆放方尸使得整个村落浑然一体并且层次分明;道路的走向也严格根据等高线所布置。略带弯曲的主干道和曲折的支路有明显的区别。在规划中,要注意对的藏羌1日村寨的弊病加以改良,融入消防通道的概念,使得安全得到进一步的保障。
(2)“整体保护”的文化保护策略。
灾害虽使山河破碎,民风却淳朴依然。汶川地震区域自然和文化遗产资源丰富,藏族和羌族都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拥有5000年的悠久历史,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创造了异常丰富的乡土文化。这些文物与乡土文化遗产是震区人民千百年来与这一片土地协同进化的结果,是他们生存智慧的结晶,承载着这块土地文明的记忆。
……
内容介绍
地球是一个地震发生很频繁的行星。地震后留给人们的是一堆堆废墟,还有更多黑色的记忆。可每次遭遇了毁灭性大地震的人,坚强地站了起来,他们擦干眼泪,在震后的废墟上重建了自己的家园,包括城市和乡村。
同样,汶川地震灾区的同胞们坚强地站了起来,重建起他们的家园,而且更加美丽!我们希望能通过我们的努力,运用专业知识为灾后美好景观的重建贡献微薄的力量。